中秋共赏月
唐朝诗人李白的《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秋佳节思乡,思念亲人,人之常情.人逢佳节倍思亲,何况中秋月圆时.
现代的亲人离家者居多,中秋团聚不易.幸运的是“微信”可以发挥他的魅力.俺在微信的家族群里,建议中秋晚上共同赏月,中秋守月圆,寄托思乡情.最好把当地的月亮拍下来,留个念想.(不管拍摄水平如何,只要认真尽力就行.)
故乡侄子首先发来月圆的图片,看了特别亲切,接着侄女也发来图片.月是故乡明,人是家乡亲.看着图片不免回忆起小时候的片段.
小时侯,中秋夜晚不知赏月的习俗,只盼月亮快些出来,觉得故乡的天空低,月亮离的近,又圆又大.摆桌圆月.桌上供品有月饼、瓜果、黄豆等,俺最关注的是月饼,祭完月才能吃.祭月仪式无论有月无月都会进行.
在这个家族中,俺是长孙,常在外面玩耍,大姑回家俺先看见,并不去迎,却往家跑.边跑边喊:“大姑来家了!”、“大姑来家了!”,告诉奶奶,奶奶特高兴.弟弟妹妹五、六个都跑出来迎接.亲哪,真亲.长辈现在只有大姑还在,已经百岁,非常想念.
大儿子的月圆图片在云层中半隐半现,是十四在长安拍的.十五西安阴天.大儿子在成都工作,明年退休.中秋节去西安参加大学同学聚会.十三到西安,晚上在原西北工业大学本校聚会,第二天转移到长安新校园.
儿子是恢复高考第二年考入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系的,同班同学有许多是老三届学生.1982年毕业分配到“成发”.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军改民,改研电冰箱.脱离了所学专业.这次同学聚会来自全国各地,也有从国外回来的,直玩到十五上午.非常开心,
有些同学在经贸岗位上卓有成效,有些在企事业岗位做出重要贡献,在航发研制方面成为骨干.
堂妹(二叔的女儿)从深圳发回十五月亮图片.堂妹在大连市工作,已经退休,在深圳女儿家带外孙.
拍这个月亮也不易,长时间守候,从窗户内抓拍的.
外孙刚满两个月,是个混血儿,爸爸芬兰人,外孙是在深圳生的,应该是中国公民.
表弟在中秋夜晚从上海传来月亮图片
表弟是大连市中学教师,已经退休,夫妇在上海儿子家,帮儿子料理家务.下月将回大连照顾俺那个百岁的大姑.
俺大姑住在大连自已家里,四个儿子轮流到大姑家照顾.每次三个月,俺大姑挺满意的.儿女孝顺,安度晚年.
大姑拄着拐杖在室内可以自己行走.
堂弟媳(三叔的儿媳)从吉林发来十五月亮图片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大连乡下人多地少,饭量大的,分的粮不够吃,三叔和三婶带着两男两女离开故乡,迁移到吉林一个乡村,在原籍留下一男一女.
现在富裕了,两男两女均已成家立业,家庭和谐,生活富裕.在家乡的一男一女也达到小康水平.
还有兰州、内蒙、北京、沈阳、西安、成都等的亲人,都发来共赏月的信息,交流思念之情.
这也算过了个团圆的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