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0-07-24 06:28:35
择一晴朗日去武康路,继续阅读。
时间在这儿打了个盹,放眼皆是斑驳的旧洋房老建筑。人影穿插其间,历史就在眼前……
走进这条路,在光影里寻觅旧光阴。恍惚间风云变色,时空转换,行人从牛仔外套一变而为布衣长衫,路上的电动车渐渐变慢,成了奔走中的黄包车。
有老人走过光阴,柱着拐杖蹒跚而行,对面美女走来,年轻与年长交替更换,轮回就是如此。
大凡上海的老马路,行道树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法国梧桐。而武康路虽小则有例外,虽也有法国梧桐植于路边,其中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本地树却另有一番风景。这些树树杆遒劲粗壮,树杆表皮斑驳,有着年轮留下的刀刻一样的深深皱纹。手感坚硬粗糙。树枝向空中肆意伸展,每一枝都有每一枝的姿态,每一枝都有每一枝的方向,极具张力和自由。它们的树冠不像法国梧桐那样被人为地修剪向四周延伸,而是向高空伸展,更多地拥抱着太阳的温暖。
马路两边,深藏不露的名人住宅与敞开胸怀的普通民居交织,经典栗子蛋糕的美味与蓝山咖啡的浓香混合,时光不紧不慢,有一种梦幻的感觉,寻梦的步子也是不紧不慢,笃悠悠而行。
对面的房子看过来,地中海的气息如浪般袭来,这是旧时前意大利总理事府邸。平缓四坡红瓦顶就像地中海上环绕的盔形山墙,南立面中部三开间的半圆券门廊稍向前突出,弧形环保台阶设在两边。
大凡有铁门紧闭的都是豪门大户,有传达室,里面不让进,心不甘但只能飘过。
庭院深深深几许,时光更迭日复日。武康路2号 莫觞清旧居
武康路2号,武康路最北端与华山路交汇之处的这幢建筑是上海优秀历史建筑,解放前它是上海丝业大王莫觞清的豪宅,据说,茅盾的小说《子夜》中主人公吴荪甫的原型便取自莫觞清。解放后这里曾是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的寓所,文革前夕是上海市委写作组所在地,姚文元就在此写下了《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后来这里曾作为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的所在地。现为普通民居,不对外开放。
好多建筑比较陈旧,里面有许多普通人家居住,很喜欢这样本色出演的场景,满满的人间烟火气啊。
围墙外有新人在拍照,现在婚纱摄影走复古路线,苍老的面容是坏事,沧桑的建筑却是好事。
初夏时分,正是浓荫上房上墙之时,朝上一打,满眼养眼的绿,真好。
疏影婆娑的马路,搭配旧上海的房子,这样的环境让人舒服。
物是人非, 抗日名将郑洞国旧居,成了售房广告处。
一通乱走,一走走到武康路与湖南路交叉口,突然记起有湖南别墅,脚步加快啊。
到了,这一长溜密不透风的竹篱白墙里面就是神秘的湖南别墅。湖南路262号,旧时属于高端地区,典型的西式独立式花园住宅。建筑风格显然是西式的,人字形山墙构成南向和东向的主立面。花园内,花木葱郁。一年四季,枝茂叶繁,十分清新怡人。它黑色的大门紧闭,平日里也看不到有人进出,显得十分神秘,没有人知道里面住着谁。
简介:湖南别墅建于1931年,最初是英商锦隆洋行大股东的住宅,叫做锦隆别墅。
1943年春,周佛海买下这座住宅,因为周佛海是湖南人,改叫湖南别墅,连门前的朱尔典路也改名为湖南路。
湖南别墅曾是汪精卫每次来上海首选下榻的地方,也是日军与汪伪政府要员的一个联络处。张爱玲的丈夫胡兰成也是这里的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