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1-01-01 11:49:20
游苏州·山塘街(四)
苏州山塘街属于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唐代,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组织修建,一边是山塘街,一边是山塘河,水陆和陆路兼容,历来是苏州的商贸繁华场所,清代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叙:“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山塘街位于古城苏州的西北部,在特色古街还没有泛滥的时候,它已经在苏州人的生活中流淌了一千多年了。山塘街其实很短,商铺密集,很难领略到山塘街的韵味。山塘街也叫“七里山塘”(也有称“七狸山塘”),可一路朝着西北走到虎丘,不多不少正好是七里路程。只有这样完整的走一遍,才算是真正到过了山塘街。
公元825年,白居易来到苏州担任刺史,虽然他在这里待了不过一年的时间,但却给苏州留下了一条穿越千年的河流与古街。
从此山塘街就被苏州人称之为白公堤,也成了苏州四季永恒的一道春景。这都得归功于大诗人白居易。被称之为“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 开始漫步人文荟萃的千年老街。
始于唐代的“姑苏第一名街”山塘街,我陪朋友逛了山塘街,其东段商业味道很浓,朋友不愿去,而西北段,也就是一般游客不去的地方。人少,清静,便于细细浏览。
61.《白公桥》白公桥遗址
又名白塘桥,跨山塘河支流。为纪念唐代苏州刺史白居易筑山塘而命名。明万历三一二年(1604年)而重建。1979年毁。
62.《白公狸》纪念当年担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
63.白公已隨河水去,此處空餘橋遺址。
原橋消失,仅存标识牌。呜呼哀哉,不胜悲哀。
64.《普济桥》《普济桥》三孔石拱桥,高大雄伟。
65.《普济桥》,節節高,階階高,步步高。
66.《普济桥》《放生官河》
67.《普济桥重修记》石碑。普濟橋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68.青山桥又名白云桥。建于宋代,清同治五年(1866)重修,1966年重建,1986年又修。现为单孔石板石栏平桥,跨度 2.35米,宽3.1米,长3.5米,桥柱镌有“青山桥”桥名,侧旁刻“1966年重建”。古时半塘以西是“云霞水竹,畎亩陂地,塔影钟声,与茅屋炊烟相映带”。桥在其间,山清水秀,故名。
69.《青山桥浜》
70.黄色寺廟墙,河水种蓮花。
71.《普福禪寺》《慈雲普覆》
这寺庙不大,但名声很大。《红楼梦》第一回称“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條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狭窄,人皆呼作葫芦庙。”,而这十里街和葫芦庙指的就是山塘街和普福寺。据红学专家考证,曹雪芹写《红楼梦》自称是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开篇第一回提到的葫芦庙,隐指的就是普福禅寺。恢复修建的普福禅寺,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46平方米,共五进,恢复了牌坊、山门、大雄宝殿、僧寮等建筑,寺内还重新铺砌了花岗石地坪,沿河道一侧设置走廊,黄墙黛瓦连接起进香区与生活区,既满足了周边居民宗教生活的需要,又成为山塘街上一处亮丽的旅游景点。
苏州人都习惯称之为“葫芦庙”。
72.《普福禅寺遗址》碑文看不太清楚,俺来仔细辨认如下:
在青山桥浜内,建于南宋淳熙年间,清末因供奉相传为崇祯皇帝化身的朱天菩萨,俗称朱天庙,《红楼梦》第一回称“姑苏城外有条十里街,街口有条仁清巷,巷内有座古庙,因地方狭窄,人称葫芦庙。”
“红楼梦”中的“仁清巷”即为青山桥浜,“葫芦庙”也就是普福禅寺。寺院沿青山桥浜建造,只有前后两殿,中间是一方狭长的天井,形似葫芦,毁于1958年,2008年5月中旬开始重建,2009年7月8日落成开光。”
73.《普福禪寺 趙孟頫書》
74.《鲍传德庄祠》
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1919年翻建。现存四进建筑。祠前有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为表彰众议院议员鲍忠汉置田赡族,創建鮑氏傳德義莊而題字的牌坊。“宗仁主義”意為以仁義為宗旨。
75.《大總統提給 宗仁主義 中華民國八年三月》《蘭園》
對聯:
鹿車世澤鐘仁傑
虎阜清芩揖地靈
76.《蘭園 辛卯初冬 人德題》华人德,1947年3月生,江苏无锡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文学学士。苏州大学图书馆参考特藏部主任、研究馆员、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副主任、苏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沧浪书社成员。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是全国第四届书学讨论会论文评审委员、全国书法学术奖评审委员会副秘书长。发表、出版书法论文、著作数十种。2008年、2009年,又两度主持书法史讲坛。
77.石地有陽刻花草,栩栩如生,左上方似乎是“能歌善舞”字樣。
78.
悠悠山塘河,千年長流淌。
多少風流事,隱隱水中藏。
79.《李鴻章祠》疫情期間,大門緊閉。不能入內,留影存檔。
80.《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李鴻章祠》
千年姑苏,悠然闲逛。寻迹觅史,了解典故。
谢谢诸位大驾光临!
2020.09.23.摄于苏州山塘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