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岳南推荐人:菊籽
标签:
跨度大、挖掘深,上世纪民国大师几乎一览无遗。可读性强,略带主观和夸张。
作者:妳你伲悉悉推荐人:谜联诗兴沪北卫星…海派逍遥勿知无愠囍夶云
标签:4书之首
孝悌上尊.尊上乱无#独创4言成语4句各总结今版廿篇《论语》开篇<学而>次节共5句48字#务本道生.孝悌仁本 编外老编老爱编 (有子曰3)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13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13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9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0 16/48=33.3% 省去66.7% 囍夶昔云 立魂仅倚人文
作者:托尼.朱特推荐人:瓦基米
标签:连载
jd对强有力的国家和干预性的政府的实际需要是不容置疑的
美国人近年写的介绍欧盟情况的史学著作,认为欧盟不可能扩展至全欧洲,因为有分裂才有协作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推荐人:瓦基米
以色列作家的
作者:谭安利推荐人:tan755
标签:家书
这是一个普通家庭及亲属半个多世纪的书信选集,写作时间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中心人物编著者谭安利的母亲谭珊英是一位平凡而传奇的女性,她早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女师,投笔从戎成为黄埔女兵,地下斗争中与陶铸假扮夫妻,又去苏联学习,后来执着于儿童教育事业。 家书是带着体温的文字、带着感情的史料,其薄薄的纸背浸透着浓浓的血脉亲情和鲜明的时代记忆,是良好家教家风的见证。 二十世纪的中国,是大革命、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年代,历史的风云决定了个人的命运,社会的变迁影响着家庭的沉浮。这些家书记录的,虽然只是一些往事的片断,却是原汁原味的真实。其中不仅有个人史、家庭史、家族史的记录,也可以看到大半个世纪中华民族历史的一鳞半爪,不同的人生故事恰恰浓缩了中国现代历史的复杂性。 书信的字里行间,承载着历史的沉重和岁月的沧桑,记录着两代人成长的足迹,显现着几代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作者:张清平推荐人:田力乐乐
标签:传记
本书不仅仅写出了林徽因的生命历程、心路历程,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影子,有着很高的认识价值和积极的人生启示。 这是诗人、建筑学家、一代才女林徽因的一生记录。青年时代,林徽因足迹踏遍欧美,成为我国第一代女建筑学家。她是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她一生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散文、小说和戏剧作品,是现代文学史上独领风骚的巾帼才俊。这是一部优美的动人的文学传记,以细腻的笔触记述了林徽因女士的坚贞一生。
作者:刘秀兰推荐人:原野
标签:诗文集
诗词、书画、楹联、散文图片集
作者:陈永治推荐人:阿华
标签:《蒹葭集》
陈永冶,浙江桐乡大麻镇人。1959年杭州二中高中毕业,后师从吴浩然先生学习中医。 1964年——2001年,桐乡大麻卫生院、洲泉中心医院任中医内科医生。从学徒时开始在省级以上医刊发表理论探讨、老中医经验总结、临床报告及名医简介等文章50余篇,曾获浙江省优秀论文奖。 退休后,涉足文学领域,努力耕耘,乐此不疲。历年来发表各类作品100余篇,并多次获奖。现为杭州市徽州学研究会、桐乡市作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诗词楹联学会会员。
作者:周国平推荐人:jiebai
标签:散文
生存智慧
作者:余华推荐人:乐龄编辑
标签:小说
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福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读一页,都让我们止不住泪湿双眼,因为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作者:《彭真传》编写组编推荐人:原野
标签:彭真传 彭真年谱 党史研究 史料
《彭真传》是为纪念彭真诞辰110周年而出版的,共4卷,130余万字。 彭真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我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绩。本书依据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并汲取有关的党史研究成果,客观、全面地反映了彭真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
标签:历史 书信 友情
岁月印痕——五十年书信同窗情谊深》内容简介 这是一群“40后”为主体的同窗好友致编者的书信集,附录了编者同时期的若干日记,写作时间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这些朴实的文字里刻满了岁月的印痕,真实地记录了他们在大时代背景下崎岖的人生之路,见证了他们延续半个多世纪的真挚友情。读这些原汁原味的陈年书信和日记,可以看到:他们几十年前的青春校园生活和走进社会后的奋斗历程,还有那些已经过去却不能忘怀的历史场景,其中有许多的波折和无奈,也有不少有趣和感人的故事。例如: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当年高考成绩顶尖,因为父亲是“右派”的“家庭出身”问题,只能录取第三类院校,一年后被“扫地出门”进厂当工人。1962年他仅有一周复习时间再次高考,所幸赶上“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短时期政策,考上了北京大学。毕业时正值“文革”中,又一次下到农场劳动锻炼。后来恢复研究生招生和放宽出国留学政策,他再次争取到继续深造的机会。院士辉煌苦寒来,他的成功决不是偶然的,一封封真情实感的书信,生动、翔实地记录了李国杰奋发向上的阳光心路历程和百折不饶的曲折成长轨迹。 余赤球更是因为“莫须有”的问题被极左的学校当权者在“政审”时划为“不予录取”的第四类,高考落榜。在农村人民公社这个“劳动大学”修炼一年后,1961年经贫下中农推荐重新参加高考,进了大学,毕业后当教师,并潜心钻研马列主义理论。不料因为喜欢读李大钊、鲁迅的文章,在“文革”中遭受迫害,被批斗关押,开除公职,当了三年农民。因精心养鸭,被评为县劳模。后平反恢复教师职务,一腔壮志难消磨,他先后当选为县政协委员、常委。 还有二十多位同窗的书信,也各有精彩,可以看到各自不同的人生遭遇和情感波澜,也从不同的视角反映了历史的风云和社会的变迁。 他们亲历了那场席卷神州、浩劫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他们怀着“无限忠诚”,在那场全民参与的大舞台上,扮演着积极“紧跟”但不辱人格的小角色。斗争的残酷无情,时局的动荡反复,命运的跌宕起伏,情感的悲喜交集,一幅幅没有任何掩饰的鲜活图景,流淌在他们的笔端。本书选编的书信和日记一律按原稿照录,保持了历史的原貌,堪称那些特定时期历史细节的有力佐证,是人们铭记和反思历史的第一手材料。或许这些陈年的书信、日记还可以起一点净化人心的作用。 这是一本文学价值、史料价值兼备的图书,一定能引起中老年人的共鸣和思考;也是一本贴近生活的励志的好书,值得现在的年轻人一读。相信一代一代后人都能够从那些前人的生命足迹中得到很多教益和启迪。